2018年全市组织工作情况通报
2018年,全市组织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党的建设总要求,紧紧围绕市委“一四六十”工作体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服务中心大局为目标,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为保证,抓主业、勇担当,抓作风、优效能,为推动我市高质量赶超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全市组织工作得到中央、省委领导同志批示15条次,省级以上工作简报刊发信息72条次,省级以上新闻媒体报道690条次。
1、坚持对标看齐强使命,各级党员干部政治自觉切实增强。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突出“两个维护”,推动各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是政治教育常态抓实。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把学习贯彻新思想作为各级党校、干部学院的“必修课”,坚持落实“党性(纪)教育一刻钟”制度,持续开展“千堂党课下基层”,不断强化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武装。加快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建设发展,学院被列为中组部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G60科创走廊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基地。二是政治规矩从严落实。突出政治标准,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探索提出考准考实干部政治表现办法。强化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健全发展党员政治审查制度,加大高知识群体发展党员力度,着力提升党员发展整体质量。三是政治引领全面强化。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推动党员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化“新锋潮”党员志愿服务,培育“小红砖”“水晶晶”“爱游”“红管家”等一批特色品牌,建立专业志愿服务组织1600余支。精心组织开展纪念建党97周年系列活动,“七一”期间各级党费专门安排307.36万元,对3794名建国前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普遍开展走访慰问。四是严实作风有效锤炼。扎实开展“干部绩效比拼”专项行动,制定实施《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干部表现信息沟通办法》,推行区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年度实绩清单制度,推动各级干部强化担当、奋力作为。健全完善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工作交流会制度,围绕招大引强、“最多跑一次”改革、环境综合治理、乡村振兴等主题召开交流会3次,19名乡镇(街道)党委书记作交流发言,推动基层竞相发展、比学赶超。
2、坚持优选严管强担当,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快锻造。以新时代干部工作“五大体系”要求为指引,持续打好“上、下、管、育、爱”组合拳,着力锻造全面过硬湖州铁军。一是领导班子功能持续优化。着眼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大力培养选拔担当作为好干部,今年以来调整配备市管干部317人次。强化组织把关,圆满完成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选举工作,市委提名人选全部满票当选。切实加强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宏观管理,顺利完成市供销社、科协等市级群团组织及湖州职业技术学院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二是干部专业素养不断提升。深入实施领导干部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双提升计划”,今年以来举办市委主体班次23期,培训干部1200余人次,其中县处级干部600余人次。依托深圳市委党校、复旦大学等院校举办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深度“接轨上海”等专题研讨班,实施推进“两山”转化、绿色智造等专题培训。抓实全市扶贫干部、东西部扶贫协作地区脱贫攻坚干部教育培训,继续开展公务员“学法用法三年轮训行动”。三是干部梯队建设有序推进。高质量完成新一轮优秀年轻干部和年轻专业化干部推选工作。研究制定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行“导师帮带”制度,实施优秀年轻专业化干部“361培养计划”,全市遴选40岁以下年轻专业化干部1069名。深化年轻干部成长助推计划,连续5年面向国内外著名高校选调优秀应届硕博毕业生,选派近1400名年轻干部参与项目建设等中心工作,选派106名优秀干部上挂外派,选派18名市直部门年轻科级干部到乡镇(街道)挂职锻炼,选派122名干部人才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山海协作及对口合作等工作。顺利完成2018年度全市公务员招录和首次面向“双一流”高校选调优秀毕业生工作。四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深化。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奋力推进高质量赶超发展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工青妇干部队伍管理机制改革,完善市属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市场化选聘湖州银行总行经营层领导班子,稳妥推进法检、公安机关单独职务序列改革。深入推进全市法检领导干部统一提名管理和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落实县以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五是干部管理监督从紧从严。推进选人用人“一报告两评议”工作全覆盖,结合市委巡察对16个市直单位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完成2017年度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集中报告受理审核和随机抽查核实。深化领导干部履职“三责联审”和经济责任审计,认真开展领导干部兼职专项督查,严格执行提醒函询诫勉、干部选拔任用预审等制度,完善“12380”四位一体举报平台。完成全市两轮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抽查,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3、坚持大抓基层强堡垒,基层党建“两全”建设有力推进。突出红色引领绿色发展主线,以推动基层党组织“提三力 争三强”为总抓手,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抓重点求突破、抓落实促实效,推动基层党建全领域建强、全区域提升。一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有力有效。制定出台《关于深化基层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组织实施“红色堡垒、人才领航、兴业强村、善治乡村”四大行动。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开展新一轮百村示范、千村晋位专项行动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培育整乡推进示范乡镇(街道)党委15个、先锋示范村党组织166个。突出支部带村,推广乡村治理“乡贤参事会”“名誉村主任”“六老六大员”等做法,安吉县余村治理经验得到习近平总书记批示肯定,双千万结对帮扶、“村账镇管”最多跑一次改革得到省委领导批示肯定。制定出台新一轮集体经济“三年强村计划”,建立5000万元扶持发展基金,394个欠发达村全部落实“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安吉县黄杜村党员捐赠“扶贫苗”做法得到习近平总书记批示肯定。二是城市基层党建探索创新提速。大力推进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市建设,研究制定城市党建“1+7”文件。做深做实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制,制定出台全国首个《党群服务中心设置和运行规范》地方标准,高标准打造城图广场、月亮广场等一批标志性城市党建综合体,“8分钟党员活动圈”等7项做法入选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名单。三是基层先锋群体全面建强。实施“头雁集群锻造行动”,推选优秀农村带头人11名、“最美社区书记”15名,选树新时代省“千名好支书”63名、“万名好党员”253名,安吉县鲁家村党委书记朱仁斌作为全省近三年来唯一代表入选中组部《榜样3》人物。创新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建立“新锋潮”智慧党建系统,改版开设湖州党建电视栏目《新锋潮》,实现区县党建栏目全覆盖,深入推进省级远教示范带建设。四是行业系统党建工作扎实推进。制定出台《推进机关支部标准化建设的意见》,全面轮训市直单位334名支部书记。研究制定《推进国企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意见》,在城市集团试行“党支部ISO标准化”建设,推选国企党建“十佳先锋”。研究起草《加强新时代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实施意见》,开展“六个标准化”建设试点。部署开展学校党建“三亮三比”“杏坛先锋”争创活动,南浔区建成全省第一个县级教育系统党群服务中心,吴兴高级中学等3所学校被纳入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省级试点单位。五是两新组织党建水平稳步提升。深化“争双强、当先锋”活动,着力打造“红色动力工程”升级版,两新党务工作者职业化探索得到省委书记车俊批示肯定,“湖州两新党建20条”得到省委领导批示肯定,在全省率先出台《两新党建服务推动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八条举措》,全市新建非公企业党组织110家、社会组织党组织10家。深化“党员人才工程”,新建“红领学院”53家、“党员专家工作室”144个、“党员创业创新示范岗”649个。
4、坚持聚才汇智强活力,人才创新创业生态不断优化。紧紧围绕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等重大战略,牢固树立人才强市工作导向,全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连续五年获得全省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市。一是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健全深化。高规格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深化市领导联系服务人才制度,首次表彰10名湖州市创新创业杰出人才和20家重才爱才先进单位,组织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人才向心力凝聚力进一步提升。全面推行人才工作“一把手”述职机制,党管人才主体责任进一步压实。二是优质人才资源有效集聚。启动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3.0版,全年遴选资助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和创新领军人才项目333个,完成年度目标的166.5%。1-9月,“南太湖精英计划”创业企业实现销售88.63亿元、利税18.83亿元。突出国内外高端人才集聚,预计全年新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1名,列全省第三;入选省海外工程师37人,列全省第一;入选省“千人计划”18名、省“万人计划”6名、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个,均居全省前列。加快集聚院士专家智力,入选国家级模范院士专家工作站2家、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8家,均列全省第一。扎实推进“南太湖本土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首次遴选市“特支计划”人才127名。三是人才平台建设增量提能。加快建设“湖州科技城”,“南太湖精英计划”产业园投入使用,推动长兴县成功创建省“千人计划”产业园,我市成为全省首批拥有2个“省千”产业园的地级市之一。加紧布局海内外离湖孵化器,今年先后在波士顿、南非、上海等地建立离湖孵化器7个,入驻高层次人才项目52个。深化与大院名所合作共建,引进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德国BWA-浙江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等创新机构。加强企业创新载体建设,新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11家、市级47家;新建省级企业研究院22家;新建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2家、省级10家,列全省第二。立体化打造地校合作模式,建立完善校企人才“双进”合作、定向培养机制,新建浙江大学先进技术与产业研究院等成果转化平台5家。四是人才工作对外影响持续放大。坚持全球引才战略不动摇,组团赴北美招才引智,开辟俄罗斯、乌克兰“一带一路”引才新渠道,举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6场。成功举办2018南太湖精英峰会,建立深圳、上海、香港3个人才工作站,开展院士专家湖州行活动20场次、各类高层次人才洽谈会78场次,“才聚南太湖·创新选湖州”的美誉度进一步提高。五是人才发展服务环境不断优化。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高水平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的若干意见》等人才强市“1+N”政策。深化区域人才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建设G60科创走廊人才高地、举办G60科创走廊首届人才峰会,与上海欧美同学会签订人才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在湖州建立海外留创基地,加速集聚海外高层次人才资源。聚焦事关人才“关键小事”,创设“财政资金+社会资本”人才基金,出台优化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服务七条意见,今年全市共发放高层次人才购房补助2860.2万元,解决人才子女就学问题173个。建成一批人才之家、人才公园、人才大道、人才广场,全社会尊知重才的氛围更加浓厚。
5、坚持打铁锻钢强作风,湖州组工铁军持续铸强。坚持把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深入践行“打铁必须自身硬”要求,着力建设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一是忠诚品质有效恪守。深化部机关“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部机关党支部标准化建设,部机关党务干部获市直机关党务干部“见初心”职业能力比拼大擂台二等奖。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部委成员“一岗双责”,部机关党委在全省组织系统深化落实从严治部“五张清单一张网”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二是专业品质显著提升。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部领导带队参加市委“提标杆破难题助赶超”专项调研,深入一线研究推动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弘扬“安专迷”精神,持续开展读书荐书活动。坚持调研开路,高质量完成14个年度重点课题、11个创新项目和6项干改重点项目,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发展。三是服务品质持续优化。制定下发《关于深入贯彻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神推动组织工作全面深化改革的通知》,不断提升管理服务质效。坚持“用脚步丈量民情”,深化组工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普遍走访慰问部机关15名“双千万帮扶”对象。切实履行路长制、河长制等工作职责,部机关被评为全省剿劣工作先进集体。四是阳光品质全面打造。全方位拓展宣传阵地,发挥《湖州组织工作》简报、部刊、网站、“湖州组工”“湖州两新党建”“南太湖人才”微信公众号、“新锋潮”党建电视栏目等载体优势,传播组工好声音,凝聚党建正能量。加强关爱激励,组织开展“向组织说说心里话”谈心交心活动和“走心入户”家访活动,不断营造组织部门“家”文化氛围。

责编:戴桂亮 核稿:范海鸣 审签:贺雪荣